上海管材展
觀眾預登記 展位預定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開展倒計時

“互聯網+”廣泛應用于中緬原油管道維護工作

截至1月,中緬原油管道投產已滿8個月,累計為國內輸送原油超過500萬噸。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先導項目,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由中、緬、韓、印四國六方共同出資建設,西起印度洋,跨越整個緬甸北部,由瑞麗進入中國云南,與國內油氣管網相連。入境后,中緬原油管道(國內段)途徑云南省德宏、保山、大理、楚雄、昆明等地,沿線山高林密、地形復雜,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繁,毫不夸張地說,是世界上建設和運行難度最大的管道之一。 
   
其中,瀾滄江跨越落差達到1200米,兩岸是陡峭的山坡,中間一座醒目的大橋橫跨湍急的江水。很難想象,在這樣的天險之地,中緬油氣管道是如何穿越過去的。大著膽子走上網孔狀金屬柵板鋪成的橋面,即使是從不恐高的人也會腿軟。風大時,橋面還會搖擺不已。即使對管道運行人員來說,穿梭其上巡護難度也不小。 
   
中國石油集團西南管道有限公司生產處處長張志堅,作為管道維護方的相關負責人,曾親歷了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他表示,尤其在隧道里建設管道,不容易找到立足點,經常把人用機械懸掛起來進行施工。國內650多公里的管道,就是這樣在崇山峻嶺之中,一寸一寸建成的。 
   
建成后,如何維護好這一穿梭在險要地勢中的管道更是一道難題,也是苦差事。為此,西南管道公司不斷探索創新,根據管理風險大小建立了紅、黃、藍“三色”預警保護機制,強化高后果區、地災頻發段等高風險管段管控,使用無人機輔助開展管道巡護工作,并結合“互聯網+”建立視頻、圖像庫,為管道保護提供翔實數據,確保管道本體平安。 
   
西南管道公司開發了手機APP,集管道穿越水系信息、風險分析辨識、相應防控措施于一身,一旦發現泄漏,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準確判斷泄漏點所在位置并獲知預設攔截點的個數、位置及周圍道路情況等重要信息。 
   
上線忘路時有發生,影響工作效率。西南管道公司組織對全線場站、閥室、隧道、河流等重要位置逐一進行導航點定位,形成重要位置導航點清單。上線人員用移動設備登錄高德地圖公用賬號,即可根據提示到達目的地。 
   
自動識別巡檢員工號、巡檢點,數據會實時傳輸至管理系統……“互聯網+”的推廣應用,無異于給管道管理裝上“千里眼”,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和生產運行水平,以及區域內氣源供應保障能力。為有效防范突發事件,西南管道不斷完善維搶修科學布局和能力建設,形成應急搶險立體格局,建立適應山區管道的應急搶險管理模式,切實提高了風險識別、管控和處置能力。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關注官微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