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深化年,鋼鐵業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堅持綠色發展,緊緊圍繞去產能、去杠桿、穩運行、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開展工作,努力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鋼鐵產能過剩緩解
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得以有效緩解,合規企業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到合理區間。去年前11個月,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達到6.56億噸、7.65億噸和9.7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32%、5.74%和1.1%。
2017年,我國鋼鐵市場環境明顯改善,公平的市場定價體系得以恢復,鋼材價格合理回升。到2017年1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達到121.8點,同比上漲了22.4%。與此同時,企業贏利能力增強,行業效益明顯好轉。去年前11月,中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35萬億元,同比增長35.05%;實現利潤總額15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11月,我國鋼材出口數量有所減少,為6983萬噸,同比下降30.64%。不過,出口金額同比僅下降0.5%,高端產品出口占比明顯上升,出口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高度警惕產能擴張沖動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7年度輪值會長靳偉在中鋼協2018年理事(擴大)會議上表示,2017年全年化解過剩產能5000萬噸的目標任務提前完成,徹底取締“地條鋼”工作落實到位。通過兩年來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有效緩解了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我國合規鋼鐵企業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到合理區間,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基本改變,鋼材價格合理回升。2017年1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21.8點,同比上漲了22.4%。
2017年,我國鋼材消費好于預期,市場需求有所增長,鋼鐵生產也保持平穩。2017年前11個月,全國共生產生鐵、粗鋼和鋼材分別為6.56億噸、7.65億噸和9.73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32%、5.74%和1.1%。其中中鋼協會員企業生產生鐵、粗鋼、鋼材同比分別增長2.99%、7.86%和7.3%,增幅高于全國增幅。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了過剩、違規與落后產能,使合規優質產能得到有效發揮,廢鋼鐵資源流向合規鋼鐵企業。前11個月,煉鋼消耗廢鋼鐵總量達1.3億噸,同比增加5000萬噸。
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增強,行業效益明顯好轉。2017年前11個月,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35萬億元,同比增長35.05%;實現利稅26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78億元,其中實現利潤總額15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億元;會員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為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3個百分點。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2017-2022年鋼鐵企業排名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我國鋼鐵業向好發展的勢頭令人欣喜,但長期以來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遠未解決,鋼鐵業繼續保持實現良好效益還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
“當前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新一輪產能擴張的沖動。”靳偉直言,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市場需要,鋼鐵企業的產量仍有增長空間,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由于行業效益明顯好轉,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落實,企業融資環境有望改善,一些企業又萌生了產能擴張的沖動。他要求,會員企業要堅決防止產能擴張的沖動,避免在數量上擴張投資。
近期一些苗頭性問題已引發業內人士的擔憂,去產能工作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地條鋼”死灰復燃、違法違規和一哄而起建設電爐等極有可能吞噬去產能成果。
來源:中國報告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