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觀眾預登記 展位預定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開展倒計時

兩大動力引擎推動鋼鐵行業新升級

  “目前,鋼鐵行業已進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和轉折期,行業將以質量為核心、以標準為支撐促進新一輪的轉型升級。”7月1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在于上海召開的2017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質量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年會暨換屆會議上說。

  為了加強鋼鐵行業質量品牌和標準化工作,推動企業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建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領導在會上分別就鋼鐵行業質量標準化工作和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指導。來自鋼協代管協會、學會,產業聯盟,鋼鐵企業,科研院所等54家委員單位的8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穩定向好是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機遇

  遲京東介紹,目前鋼鐵行業運行穩中向好,這為鋼鐵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保障。今年1月~5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3.47億噸,同比增長4.4%,其中鋼協會員企業產鋼2.68億噸,同比增長6.83%。會員企業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的利潤率達到2.81%。總的來看,鋼鐵行業的形勢正在向著有利于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

  但他隨后表示,鋼鐵行業也發展面臨著各種挑戰,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的環境、新的情況、新的約束不斷顯現,新的問題和新的矛盾也層出不窮。“一是今后我國鋼鐵市場的波動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二是鋼鐵產業目前供大于求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供大于求的矛盾可能會長期存在。三是在去產能和更嚴厲的環保督查形勢下,鋼鐵行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未來如何應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將成為行業的一個新課題。四是整個行業的結構調整和下一步轉型升級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五是原燃料市場的波動也是一種常態。”遲京東介紹。

  挑戰與機遇共存。遲京東表示,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機遇不可多得,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去產能的穩步推進,為鋼鐵行業下一步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二是到目前為止,國家清除“地條鋼”的決心沒有動搖。“地條鋼”被清除后,鋼鐵市場競爭中不公平的因素被剔除,假冒偽劣產品退出市場,優勢產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三是“地條鋼”清除工作使優質的鋼鐵生產資源———廢鋼得到了科學使用,使其回歸到了正確的鋼鐵制造流程中。四是“地條鋼”清除工作對穩定礦價有非常大的好處。此外,鋼鐵企業的提質增效、降本增效的潛力仍在,可以為企業帶來切實的收益。

  對于行業下一步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遲京東特別強調了市場穩定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在穩定的基礎上向好,才有利于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同時,穩定向好也是鋼鐵行業下一步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機遇。

  牢固樹立標準為基、質量為先的發展理念

  “標準化和質量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標準就沒有現代化的大規模生產,沒有質量就沒有現代產業的競爭優勢。可以說,標準化和質量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一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的集中體現。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標準化和質量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標準為基、質量為先的發展理念,將標準化和質量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國的兩大動力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表示,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基石。近年來,隨著我國鋼鐵工業從小變大、由弱轉強,鋼鐵工業的標準化和質量品牌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成效。在標準化方面,鋼鐵行業現有2000多項標準,基本涵蓋了行業的各個主要領域,并在提升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秩序、化解過剩產能、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在質量品牌工作方面,鋼協以“金杯獎”認定為基礎,開展國內外先進標準和實物質量對標,其質量管理成果推廣、重點產品質量診斷等工作,對鋼鐵行業整體質量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產業轉型升級要堅持質量為先,追求卓越。質量為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普遍規律,要把提高產品質量作為提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優先工作要通過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夯實質量技術基礎、強化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和加強品牌建設等措施,推動我國制造業走品牌提升之路,實現我國企業、產品從一般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質量是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和保障,鋼鐵標準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基礎保障。”遲京東表示,當前鋼鐵產業正在推進以去產能為主要任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鋼鐵企業謀發展、謀轉型、謀升級創造了條件。質量是這一輪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也是標志和目的。他建議,在質量方面,一是要加快量大面廣的產品的升級換代,推進鋼鐵產品制造質量的穩定;二是推進關鍵鋼材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三是推動鋼鐵產品向綠色生態鋼鐵材料轉變。

  在標準方面,遲京東表示,標準既是鋼鐵制造生產的共同規范,也是鋼鐵制造過程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一種凝煉結果的具體表現。創新是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標準則是創新凝煉的一個重要結果,創新驅動發展就是要通過標準去引領發展。同時,標準也是市場資源,市場是標準得以推動、分配和使用的主要推手,標準是由市場提出來的。

  遲京東指出,要加速推進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豐富標準、工藝,并力求通過標準體現高端優勢產能的專業化、特色化;通過標準強化上下游的規范協同、戰略合作,引領鋼鐵企業以用戶為導向,由鋼鐵制造商向鋼鐵服務商轉變。此外,為提高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還要促進標準由引進向自主創新轉變。

  鼓勵行業制訂國際領先的團體標準

  “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重構我國新型標準體系,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也是所有行業協會標準化工作的歷史機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一部副主任孫旭亮表示,“團體標準在快速反應市場需求,滿足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目前,在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地方,我們允許行業制訂團體標準,并鼓勵行業制訂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團體標準;鼓勵行業制訂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團體標準。”他建議,行業制訂團體標準要找準定位,彌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短板;要積極地謀劃并承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轉化;要面向市場制訂有用的標準,并在標準的適應性、先進性和引領性上下功夫。此外,孫旭亮還表示,對于實施效果良好并且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要求的團體標準,團體標準的發布機構可以申請將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

  遲京東表示,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原有的標準在很多領域已經不能滿足鋼鐵制造需求,所以,推進制訂團體標準,既是經濟產業發展的要求,更是企業市場競爭的需要。

  制訂團體標準是探索標準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加標準有效供給的重要手段。對于行業協會而言,在制訂團體標準時要牢牢把握住團體標準發展的動力、基礎和方向,即市場需求、公信力和先進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社會對于標準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當前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市場對標準的需求既旺盛又多變。因此,應把市場需求作為團體標準發展壯大的源泉;行業協會要把提升公信力作為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的基礎,形成一套規范可行,并被廣泛認可的團體標準支撐工作程序。他強調,團體標準主要側重于自我規范和提高競爭力,“可以說,先進性是團體標準與生俱來的基因。”因此,行業協會在制訂團體標準的時候,要準確把握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方向,高度重視團體標準的先進性,積極將創新技術拿到團體標準中去。

  “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的一項重要措施。”鋼協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第三屆鋼協質量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姜尚清介紹說,近年來,鋼協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化工作,健全完善行業標準化體系,編制完成了《團體標準組織架構設計方案》《團體標準體系框架設計方案》。姜尚清指出,鋼協開展團體標準化活動,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具有深遠意義:一是符合行業規范發展的要求;二是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是行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選擇;三是在促進行業技術創新發展中,可以發揮團體標準的服務和引領作用;四是開展團體標準化活動,有利于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鋼協推進團體標準的深入發展過程中,姜尚清建議:一是以企業為主體,引導具有核心技術的優勢企業積極參與起草團體標準,引領產業技術發展;二是依托國家(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具體組織開展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專家作用,提高協會團體標準化工作水平;四是發揮下游用戶在團體標準制訂中的作用,提高團體標準有效性。

  來源:歐浦鋼網

關注官微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