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 China 2023 第十屆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已圓滿結束,2024年觀眾預登記敬請期待!
9月28日,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進一步完善我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有力提升我國天然氣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
西氣東輸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是推動共建新時代綠色能源絲綢之路的重大舉措,對于我國充分利用國際油氣資源、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工程起自中吉邊境新疆烏恰縣伊爾克什坦,經輪南、吐魯番至寧夏中衛,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項目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可達千億立方米,將有效增強管網系統供氣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能源輸送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促進東西部地區能源結構優化,助力管道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本世紀初以來,根據國家關于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部署,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和三線西段、東段相繼建成投產,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作為起步最早、管輸能力最大的天然氣管道系統,成為我國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四大工程”之一,總輸送能力770億立方米/年,自建成以來已累計輸送天然氣約7500億立方米,為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和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工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分段建設。本次開工的吐魯番—中衛段是該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省(自治區)17縣(市),管道年設計輸量150億立方米、增輸改造后可達300億立方米,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可有效暢通塔里木國產氣資源后路,緩解西氣東輸系統冬季高峰月緊張負荷狀態,為保障經濟社會用能需求和人民群眾溫暖度冬保駕護航。
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結合項目特點、難點、重點,全面推廣和應用管道建設科技創新成果。首次大規模應用18米加長管,預計可減少焊口8000余道,環焊縫降幅達33.3%,有效提升管道本質安全;全線采用數字射線檢測技術(DR),實現檢測數據采集自動化、存儲數字化;推廣大口徑管道雙連管施工法,單公里節約焊接工期4天,大幅提高施工工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配套設施與在役管道并行鋪設,優先利用既有道路和設施,減少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
國家管網集團將按照“標準化設計、集約化采購、機械化施工、數字化交付、智能化運營和創新引領”的理念,加強建管深度融合,全力開展技術創新、施工創新、管理創新,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著力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努力打造“智慧管道”亮眼名片。
“鞍鋼制造”撐起西氣東輸綠色能源“大動脈”
近日,鞍鋼股份供應的熱軋管線鋼、攀鋼生產的X80M鋼卷相繼發運,用于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吐魯番-中衛)建設。截至目前,鞍鋼集團已為該工程供應管線鋼14萬多噸,彰顯鞍鋼管線鋼在行業的龍頭地位,展現出鞍鋼集團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的央企擔當。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是將西部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特大型國家戰略性重點項目,對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鞍鋼集團堅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組建產銷研團隊,積極為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備料供糧”。產銷研團隊秉承“客戶需求就是命令”的服務理念,積極與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方對接工程進度及訂貨需求,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管控能力,高效組織生產發運,全力做好保產保供工作。鞍鋼股份熱軋帶鋼廠、制造管理部、物流管理中心和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等單位和部門,針對大批量厚度規格18.4mmX80熱軋卷板集中供貨需求開展攻關,成功解決18米長鋼管原料生產標準高、產品質量控制難、交貨過程慢等難題。攀鋼在收到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緊急用料訂單后,組建保供團隊,建立協調、保障、應急、監督機制,制定產品質量管控與生產組織應急方案,層層壓實責任,實現順利發貨,成為該工程6家保供鋼廠中首家發貨的單位,用實際行動保障了國家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
據了解,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吐魯番-中衛)是國家“十四五”重點項目,是繼西氣東輸一、二、三線后,我國又一綠色能源“大動脈”。工程管道從吐魯番聯絡站到中衛聯絡站,全長1745公里。
來源:國家管網、鞍鋼日報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