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觀眾預登記 展位預定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開展倒計時

新玩家不斷入局,這一激光應用領域年復合增長率達181%

隨著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下市場中各類技術路線并存,也引起了業界有關誰是下一代主流技術的討論。

 

激光電視異軍突起,顯示“軍團”也不斷壯大,各類玩家甚至不惜跨界入局,引發資本熱潮。

 

日前,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在第三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激光顯示是彩電的未來主流顯示技術之一,也是我國重點發展的關鍵戰略技術,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將著力推動我國激光顯示產業聚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

 

激光電視產業現狀如何,還有哪些重點領域待突破?

年度復合增長率達181%

 

從推出概念到觀望、試水,再到規模擴張,激光顯示產業鏈正在快速發展。

 

7年前,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100寸激光電視,彼時,眾多企業還在觀望。今年上半年,激光電視在中國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58%,激光電視的復合增長率實現逆勢增長。

 

最新數據顯示,相比彩電行業的持續低迷,2015年至2020年激光電視的年度復合增長率達到181%,預計今年同比增長超80%。目前,中國市場上可監測到的激光電視品牌數量已經有34家。

 

除了海信、長虹、極米、堅果等已在激光電視領域布局多年外,三星、索尼、LG及愛普生、惠普、明基等全球玩家也不斷加入,激光顯示“大軍”不斷壯大。

 

就連零售巨頭國美,也在電視產業鏈布局,其曾與堅果聯合推出國美品牌的激光電視,定位高端,搶占大屏入口。在國美看來,推出有著自主研發能力的電視及與電視巨頭在大屏領域聯合布局,是國美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落地的重要一環。

 

國美方面透露,未來還將與海信、長虹聯合在國美門店智能場館進一步發力激光電視,加快體驗店建設,并持續增強自主研發產品的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部分頭部企業的發展已經進入規模化。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 2021年上半年,海信激光顯示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5%,產品銷量同比增長71%,正式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長虹激光顯示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先平認為,目前,激光顯示被納入科技部重大專項,我國已掌握全球激光顯示專利約一半以上。在市場、政策均利好產業發展的機會下,傳統家電品牌、投影品牌、互聯網企業等紛紛入局。

 

“激光電視是企業布局顯示大幕的重要入口,隨著品牌豐富化、產品創新多元化、價格線下探,產業將在今年進入規模發展期新階段。當下是激光電視產業發展規模市場的關鍵時期。預計近兩年,還會不斷有互聯網、產業鏈跨界的‘新玩家’入局。”長虹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海信、長虹等企業在激光顯示領域有超過十年的技術積累,它們加碼大屏生態,給未來電視之爭增加了變數,其聯合國美等巨頭,站在新風口上,欲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先圈地。與此同時,跨界者的進入,將讓未來激光電視產業競合發展,帶動產業升級和中國激光顯示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曉曦認為。

 

關鍵部件困局待解

 

激光顯示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白皮書預測,到2026年激光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178萬臺。

 

不過,當下激光顯示產業還面臨推廣不足、成本高等問題,同時,在關鍵技術領域和零部件上還需進一步攻關。

 

“目前激光顯示企業在激光器、DLP芯片、精密光學鏡片等關鍵零部件上還要突破,激光電視普及需進一步降成本及小型化。”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劉顯榮透露,激光電視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預計3年內國產化比例將提升到80%。

 

李先平認為,激光顯示在全息投影、車載、大屏5G工業互聯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空間。但要實現應用,需要產業上下游聯手攻克各項技術瓶頸,提升激光顯示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降本,搶占大屏市場話語權。

 

長江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管泉森表示,預計激光電視長期空間或在600萬臺左右,當前只是激光電視成長的起點。提前布局并保持領先的廠商有望優先受益。

 

信息來源:激光之家 www.818laserhub.cn

關注官微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