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 China 2023 第十屆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已圓滿結束,2024年觀眾預登記敬請期待!
本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及其產油盟國組成的“OPEC+”因未能就下一步生產規模達成一致而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此前,市場普遍預期該組織將在本月的會議上宣布增產,但沙特阿拉伯與阿聯酋間爭端加劇最終導致了增產協議的擱淺。事實上,這并不是OPEC+內部首次就產量產生分歧。近年來,該聯盟內部矛盾不斷、凝聚力減弱,各方博弈也造成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去年俄羅斯與沙特的“價格戰”就曾使國際油價下跌逾30%。但內部矛盾并不是OPEC+面臨的唯一難題,未來受全球氣候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能源格局將會發生顯著變化。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顯著降低,將成為OPEC+面臨的另一長期挑戰。
內部挑戰:各國減產問題存在分歧
由于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之間在減產問題上存在分歧,導致OPEC+取消了原定周一舉行的會議。不僅如此,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在聲明中稱,該聯盟未能就下次會議時間達成共識。去年年底,兩國也曾因石油政策產生摩擦,阿聯酋甚至萌生了退出該聯盟的想法,不過雙方最終休戰。但這一次的分歧更大,以至于未能就下次會議召開日期達成一致。此次會談破裂未能達成協議,最直接的影響是OPEC+不會像市場此前預期的那樣在8月份增產,這意味著在全球經濟復蘇之際將面臨原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隨著全球經濟的重啟,今年以來,OPEC+已經開始逐步恢復在疫情初期大幅削減的原油供應。該聯盟決定在5月至7月增加約200萬桶/日的石油供應。該組織面臨的問題是,未來幾個月要不要進一步加大增產量。此前,市場預期OPEC+在此次會議上將達成協議,在今年8月至12月每月增產40萬桶/日、年底達到增產200萬桶/日,但阿聯酋突然反悔,要求上調該國減產時依據的原油基線,允許其額外生產70萬桶/日,這導致了談判的破裂。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喬瓦尼·斯托諾瓦表示,任何調整生產配額的請求都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其他OPEC+成員國也可能要求進行類似調整。“你可以妥協第一次就可以有第二三四次。內部分歧意味著OPEC+分崩離析不遠了。”
事實上,分歧已經成為該聯盟近年來的常態。OPEC是由14個橫跨歐亞非大陸富油國家組成的,再加上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多國的聚合效應使得OPEC+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牢牢掌握住了國際原油市場話語權,但各國的經濟和原油產量差異也帶來了“同床異夢”的內部問題。在兩次減產過程中,沙特都是減產力度最大、減產率(不考慮被迫減產的國家)最高的國家,可以說,OPEC+整體減產率的高低,與沙特的減產力度關系最大。因此,沙特希望維持當前產量部分以保證疫情后脆弱的供需平衡和相對較高的油價,但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則希望進一步增產,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美國頁巖油的崛起也加劇了這種內部矛盾。近年來,美國原油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正在迅速提升,國際石油秩序已經被打破。得益于頁巖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在成功轉型為能源出口國之后,美國在2018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此消彼長下,OPEC+的市場份額被迫削減。OPEC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該組織2019年市場份額已從2018年的約33%降至31%。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也導致了產油聯盟內部的不滿,各國間離心力漸長。
外部挑戰:能源轉型加速化石能源需求面臨削減
到目前為止,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仍不可撼動,但其內部結構卻在不斷發生變化。進入20世紀以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為最主要的能源,中東產油大國也迎來了黃金時代。然而,石油雖然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最高,但其比重在1973年達到峰值(占比48.7%)后逐年降低,同時較為高效和清潔的天然氣所占份額不斷提升。眼下,隨著可再生能源加入戰局,這一格局將會經歷又一次重塑。
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穩步增加。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數據2021》報告稱,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799吉瓦,較2019年增長10.3%;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60吉瓦。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背景下,仍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與各國政府紛紛制定出臺減少碳排放政策密切關系。
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復蘇正在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截至2020年11月,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明確了碳中和時間表,合計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的一半。而達成這一目標的主要舉措就是發展新能源、綠氫產業和綠色建筑。同時削減傳統化石燃料的使用,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傳統能源裝機容量從2019年的64吉瓦降至60吉瓦。俄羅斯、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等國首次見證了以碳氫化合物為基礎的發電設施的退役。受此影響,盡管短期內化石能源作為主導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未來能源結構或將會發生顯著變化。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將不斷下降,同時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由于新技術的發展,天然氣的開發成本越來越低,且作為一種清潔、低碳的燃料,將與石油展開正面競爭。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由于減少空氣污染舉措的推動,到2030年天然氣或將取代煤炭,成為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到204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比現在增長45%。
從整體能源供應結構看,受碳排放政策日趨嚴格和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的影響,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持續上升,能源供應持續向更為高效、清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而傳統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步降低,無疑將對石油需求與價格帶來沖擊,這也是OPEC+未來將面臨的長期挑戰。
信息來源: 國際石油網 www.oil.in-en.com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