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 China 2023 第十屆中國國際管材展覽會已圓滿結束,2024年觀眾預登記敬請期待!
俄羅斯于1月15日正式重啟“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剩余約120公里的管道鋪設工作。業界推測,如果一切順利,這條連接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實現“通氣”。
爭取4個月內完工
俄羅斯塔斯社指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剩余約120公里大部分位于丹麥水域,俄氣子公司、“北溪2號”項目運營商北溪公司已于年初獲得了丹麥海事局的建設批準。丹麥能源署也發布聲明稱,對于俄氣在“北溪2號”項目丹麥未完工區段復工表示支持。
據悉,俄氣將使用多功能鋪管船“Fortuna”號并配備兩艘支持船,以及其它補給船協助,視天氣情況每日盡量完成約1公里的管道鋪設工作,爭取在4個月內完成全部施工。“Fortuna”號此前曾負責“北溪2號”項目從俄羅斯海岸開始的前13公里的管道鋪設工作,可鋪設外徑為60英寸的海底管道,最大鋪管水深可達300米,適合在全球各個海域作業。
預計耗資95億歐元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原計劃于2019年底完工,但美國在當年對參與管道鋪設作業的船企實施制裁,導致唯一承包商Allseas公司被迫退出,“北溪2號”項目的管道鋪設隨即被迫暫停。此后,俄羅斯重新調整方案,不僅自掏腰包彌補外國承包商損失,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鋪管資產替換,于2020年底完成了德國水域最后一段管道的鋪設工作。
據業界估算,美國的制裁已經導致“北溪2號”項目總投資升至110億美元,但美國仍表示,會不斷施加必要限制以阻止管道完成和使用。
對此,俄羅斯副總理、前能源部長諾瓦克在接受俄羅斯RBK電視臺采訪時公開表示:“美國制裁該項目的目的是在歐洲市場推廣美國的船運LNG,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歐洲對能源供應來源的自主選擇權。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價格比美LNG格低20%,這條管道將使整個歐洲受益,因此,不管美國方面如何反對,‘北溪2號’都將順利完工。”
德國支持項目推進
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也直言,不管誰入主白宮,德國支持“北溪2號”的立場都不會改變。德國政府明確表示,助力“北溪2號”項目建成將是一項“優先任務”。
據悉,德國東北部的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已經成立了一個“氣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負責“北溪2號”項目的設備、材料和物資采購,幫助與管道運營商直接開展業務的所有企業繞過美國制裁。而位于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的格萊夫斯瓦爾德市正是“北溪2號”項目在德國的落腳點。該州州長Manuela Schwesig公開表示:“我們堅信‘北溪2號’是我們成功實現能源轉型的必要條件。”
今年年初,該基金已經獲得了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議會的批準。該州州政府將為其提供20萬歐元的初始注冊資金,北溪公司承諾捐款2000萬歐元。
德國聯邦議院經濟事務和能源委員會主席Klaus Ernst表示:“我們將借助這一基金應對那些針對‘北溪2號’項目的制裁。”
據悉,美國1月通過了《歐洲能源安全保護法》,專門針對那些為管道鋪設業務提供檢查、檢驗或認證服務的公司,為此,挪威檢驗檢測公司DNV GL被迫停止了與“北溪2號”有關的所有檢測活動。
美制裁實質影響不大
事實上,業界普遍認為,美國三番兩次的制裁并沒有阻礙“北溪2號”項目的推進,不管施工期拖延多久,順利“通氣”只是時間問題。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歐洲主管Naz Masraff表示,美國的制裁只能拖延管道建設時間,但無法阻止其最終完工。“對于堅定推進‘北溪2號’項目投產通氣的俄羅斯、德國而言,美國的制裁實質性影響不大。”她說,“歐洲國家和俄羅斯都已做好了繼續承壓的準備。”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是歐洲天然氣供應的重要保障之一。該項目管道設計長度約1200公里,穿越波羅的海,每年可向歐盟提供550億立方米天然氣。雖然其大部分路段沿用2011年投入使用的“北溪1號”的走向,但“北溪1號”從烏克蘭過境,不僅每年需要額外支付20億多美元的過境費,還要經常面臨地緣政治風波帶來的斷供風險。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指出,對歐盟而言,“北溪2號”項目是其實現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一個途徑,但美國卻希望本國天然氣成為歐洲的“唯一”選擇,這對保障歐洲能源安全毫無益處。
信息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www.chinapipe.net
及時了解展會動態